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369 lines (251 loc) · 27.9 KB

Redis 缓存那点破事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369 lines (251 loc) · 27.9 KB
title
第七篇:Redis 缓存 !单线程、数据类型、淘汰机制、集群模式

Redis 缓存那点破事 !单线程、数据类型、淘汰机制、集群模式

作者:Tom哥
公众号:微观技术
博客:https://offercome.cn
人生理念:知道的越多,不知道的越多,努力去学

为什么这么快?

答案:

  • 完全基于内存,没有磁盘IO上的开销,异步持久化除外
  • 单线程,避免多个线程上下文切换的性能损耗
  • 非阻塞的IO多路复用机制,采用epoll的非阻塞IO,提升了效率
  • 底层的存储结构优化,使用原生的数据结构提升性能。

为什么采用单线程?

答案:
官方回复,CPU不会成为Redis的制约瓶颈,Redis主要受内存、网络限制。例如,在一个普通的 Linux 系统上,使用pipelining 可以每秒传递 100 万个请求,所以如果您的应用程序主要使用 O(N) 或 O(log(N)) 命令,则几乎不会使用太多 CPU,属于IO密集型系统。

Redis 6.0 后改为多线程?

答案:
Redis的多线程主要是处理数据的读写、协议解析。执行命令还是采用单线程顺序执行。
之所以引入多线程主要是因为redis的性能瓶颈在于网络IO而非CPU,使用多线程进行一些周边预处理,提升了IO的读写效率,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吞吐量。antirez 在 RedisConf 2019 分享时提到,Redis 6 引入的多线程 IO 对性能提升至少一倍以上。

Redis 有哪些特性?

答案:

  • 性能高, 读的速度是100000次/s,写的速度是80000次/s
  • 数据持久化,支持RDB 、AOF
  • 支持事务。通过MULTI和EXEC指令包起来。
  • 多种数据结构类型
  • 主从复制
  • 其他特性:发布/订阅、通知、key过期等

应用场景

答案:

  • 1、热点数据缓存,有句话说的好,「性能不够,缓存来凑」
  • 2、分布式锁,利用 Redis 的 setnx
  • 3、分布式 session
  • 4、计数器,通过incr命令
  • 5、排行榜,Redis 的 有序集合
  • 6、点赞列表
  • 7、其他

八种 数据类型?

答案:
五种常用数据类型:StringHashSetListSortedSet
三种特殊的数据类型:BitmapHyperLogLogGeospatial,其中 Bitmap 、HyperLogLog 的底层都是 String 数据类型,Geospatial 底层是 Sorted Set 数据类型。

五种基本数据类型:

  1. String:字符串类型,常被用来存储计数器,粉丝数等,简单的分布式锁也会用到该类型
  2. Hash: key - value 形式的,value 是一个map
  3. List: 基本的数据类型,列表。在 Redis 中可以把 list 用作栈、队列、阻塞队列。
  4. Set: 集合,不能有重复元素,可以做点赞,收藏等
  5. SortedSet: 有序集合,不能有重复元素,有序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需要指定一个分数,根据分数对元素进行升序排序。可以做排行榜

三种特殊数据类型:

  1. Geospatial: Redis 在 3.2 推出 Geo 类型,该功能可以推算出地理位置信息,两地之间的距离
  2. HyperLogLog: 基数:数学上集合的元素个数,是不能重复的。这个数据结构常用于统计网站的 UV
  3. Bitmap: bitmap 就是通过最小的单位 bit 来进行0或者1的设置,表示某个元素对应的值或者状态。一个 bit 的值,或者是0,或者是1;也就是说一个 bit 能存储的最多信息是2。bitmap 常用于统计用户信息比如活跃粉丝和不活跃粉丝、登录和未登录、是否打卡等

底层存储数据结构?

答案:

  • 字符串。没有采用C语言的传统字符串,而是自己实现的一个简单动态字符串SDS的抽象类型,并保存了长度信息。
  • 链表(linkedlist)。双向无环链表结构,每个链表的节点由一个listNode结构来表示,每个节点都有前置和后置节点的指针
  • 字典(hashtable)。保存键值对的抽象数据结构,底层使用hash表,每个字典带有两个hash表,供平时使用和rehash时使用。
  • 跳跃表(skiplist)。跳跃表是有序集合的底层实现之一。redis跳跃表由zskiplist和zskiplistNode组成,zskiplist用于保存跳跃表 信息(表头、表尾节点、⻓度等),zskiplistNode用于表示表跳跃节点,每个跳跃表的层高都是1- 32的随机数,在同一个跳跃表中,多个节点可以包含相同的分值,但是每个节点的成员对象必须是唯一的,节点按照分值大小排序,如果分值相同,则按照成员对象的大小排序。
  • 整数集合(intset)。用于保存整数值的集合抽象数据结构,不会出现重复元素,底层实现为数组。
  • 压缩列表(ziplist)。为节约内存而开发的顺序性数据结构,可以包含多个节点,每个节点可以保存一个字节数组或者整数值。

基础类型的底层存储:

  • 字符串对象string:int整数、embstr 编码的简单动态字符串、raw简单动态字符串
  • 列表对象list:linkedlist、ziplist
  • 哈希对象hash:hashtable、ziplist
  • 集合对象set:hashtable、intset
  • 有序集合对象zset:skiplist、ziplist

常用5 种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?

答案:

  • String:缓存、计数器、分布式锁等
  • List:链表、队列、微博关注人时间轴列表等
  • Hash:用户信息、Hash 表等
  • Set:去重、赞、踩、共同好友等
  • Zset:访问量排行榜、点击量排行榜等

过期 Key 的删除策略?

答案:
有3种过期删除策略。惰性删除、定期删除、定时删除
1、惰性删除。使用key时才进行检查,如果已经过期,则删除。缺点:过期的key如果没有被访问到,一直无法删除,一直占用内存,造成空间浪费。
2、定期删除。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检查,删除过期的key,每次只是随机取一些key去检查。
3、定时删除。为每个key设置过期时间,同时创建一个定时器。一旦到期,立即执行删除。缺点:如果过期键比较多时,占用CPU较多,对服务的性能有很大影响。

什么是定期删除?

答案:
每隔一段时间,随机从数据库中取出一定数量的 Key 检查,并删除已经过期的 Key。
处理过程:
1、从过期字典中随机抽取 20 个 key;
2、检查这 20 个 key 是否过期,并删除已过期的 key;
3、如果过期 key 的占比超过 25%,也就是超过 5 个(20 * 25%),则继续重复步骤 1。如果已过期的比例小于 25%,则停止本次任务,然后等待下一轮再检查。 :::info 定期删除是一个无限循环过程,为了避免循环过度,导致线程卡死,Redis 增加了定期删除循环流程的时间上限,默认不会超过 25ms。 :::

内存淘汰策略?

答案:
当Redis的内存超过最大允许的内存之后,Redis 会触发内存淘汰策略,删除一些不常用的数据,以保证Redis 服务器的正常运行。
1、不进行数据淘汰

  • noeviction(Redis3.0之后,默认的内存淘汰策略):禁止淘汰数据。当内存达到阈值的时候,新写入操作报错

2、对设置了「过期时间」的数据淘汰:

  • volatile-random:随机淘汰设置了过期时间的任意键值;
  • volatile-ttl: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key中,移出即将要过期的key
  • volatile-lru(Redis3.0 之前,默认的内存淘汰策略):所有设置过期时间的键值中,最久未使用的键值;
  • volatile-lfu(Redis 4.0 后新增的内存淘汰策略):所有设置过期时间的键值中,最少使用的键值;

3、所有数据范围内淘汰:

  • allkeys-random:随机淘汰任意键值;
  • allkeys-lru:淘汰整个键值中最久未使用的键值;
  • allkeys-lfu(Redis 4.0 后新增的内存淘汰策略):淘汰整个键值中最少使用的键值。

内存淘汰策略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修改,Redis.conf 对应的配置项是 maxmemory-policy 修改对应的值就行,默认是 no-eviction

Redis 突然挂了怎么解决?

答案:

  1. 从系统可用性角度思考,Redis Cluster引入主备机制,当主节点挂了后,自动切换到备用节点,继续提供服务。
  2. Client端引入本地缓存,通过开关切换,避免Redis突然挂掉,高并发流量把数据库打挂。

持久化机制?

答案:
1、快照RDB。将某个时间点上的数据库状态保存到RDB文件中,RDB文件是一个压缩的二进制文件,保存在磁盘上。当Redis崩溃时,可用于恢复数据。通过SAVEBGSAVE来生成RDB文件。

  • SAVE:会阻塞redis进程,直到RDB文件创建完毕,在进程阻塞期间,redis不能处理任何命令请求。
  • BGSAVE:会 fork 出一个子进程,然后由子进程去负责生成RDB文件,父进程还可以继续处理命令请求,不会阻塞进程。

2、只追加文件AOF。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每个写操作(非读操作)。当不同节点同步数据时,读取日志文件的内容将写指令从前到后执行一次,即可完成数据恢复。

RDB 优缺点?

答案:
把某个时间点 redis 内存中的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的一个.rdb为后缀的文件当中,也就是「周期性的备份redis中的整个数据」,这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,也就是我们说的快照(snapshot),是采用 fork 子进程的方式来写时同步的。
优点:

  • 将某一时间点redis内的所有数据保存下来,当我们做「大型的数据恢复时,RDB的恢复速度会很快」
  • 由于RDB的FROK子进程这种机制,对客户端提供读写服务的影响会非常小

缺点:

  •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定时5分钟备份一次,在10:00的时候 redis 备份了数据,但是如果在10:04的时候服务挂了,那么我们就会丢失在10:00到10:04的整个数据
  • 1:「有可能会产生长时间的数据丢失」
  • 2:可能会有长时间停顿:我们前面讲了,fork 子进程这个过程是和 redis 的数据量有很大关系的,如果「数据量很大,那么很有可能会使redis暂停几秒

什么时候触发 RDB 机制?

答案:
1、通过配置文件,设置一定时间后自动执行RDB
2、如采用主从复制过程,会自动执行RDB
3、Redis 执行shutdown时,在未开启AOF后会执行RDB

什么是 AOF?

答案:
AOF 通过日志,对数据的写入修改操作进行记录。这种持久化方式实时性更好。通过配置文件打开AOF

AOF 持久化策略?

答案:
1、always:每执行一次数据修改命令就将其命令写入到磁盘日志文件上。
2、everysec:每秒将命令写入到磁盘日志文件上。
3、no:不主动设置,由操作系统决定什么时候写入到磁盘日志文件上。

AOF 优缺点?

答案:
优点:

  • AOF可以「更好的保护数据不丢失」,一般AOF会以每隔1秒,通过后台的一个线程去执行一次fsync操作,如果redis进程挂掉,最多丢失1秒的数据
  • AOF是将命令直接追加在文件末尾的,写入性能非常高
  • AOF日志文件的命令通过非常可读的方式进行记录,这个非常「适合做灾难性的误删除紧急恢复」,如果某人不小心用 flushall 命令清空了所有数据,只要这个时候还没有执行 rewrite,那么就可以将日志文件中的 flushall 删除,进行恢复

缺点:

  • 对于同一份数据源来说,一般情况下AOF 文件比 RDB 数据快照要大
  • 由于 .aof 的每次命令都会写入,那么相对于 RDB 来说「需要消耗的性能也就更多」,当然也会有 aof 重写将 aof 文件优化。
  • 数据恢复比较慢,不适合做冷备。

Redis 有哪些集群部署方案?

答案:
1、主从复制
2、Sentinel(哨兵)模式
3、Redis Cluster 集群模式

Redis 主从数据同步?

答案:

  • 1、slave启动后,向master发送sync命令
  • 2、master收到sync之后,执行bgsave保存快照,生成RDB全量文件
  • 3、master把slave的写命令记录到缓存
  • 4、bgsave执行完毕之后,发送RDB文件到slave,slave执行
  • 5、master发送缓冲区的写命令给slave,slave接收命令并执行,完成复制初始化。
  • 6、此后,master每次执行一个写命令都会同步发送给slave,保持master与slave之间数据的一致性

主从复制的优缺点?

答案:
优点:

  • master能自动将数据同步到slave,可以进行读写分离,分担master的读压力
  • master、slave之间的同步是以非阻塞的方式进行的,同步期间,客户端仍然可以提交查询或更新请求

缺点:

  • 不具备自动容错与恢复功能,master 节点宕机后,需要手动指定新的 master
  • master宕机,如果宕机前数据没有同步完,则切换IP后会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问题
  • 难以支持在线扩容,Redis 的容量受限于单机配置

Sentinel(哨兵)模式的优缺点?

答案:
哨兵模式基于主从复制模式,增加了哨兵来监控自动处理故障
优点

  • 哨兵模式基于主从复制模式,所以主从复制模式有的优点,哨兵模式也有
  • master 挂掉可以自动进行切换,系统可用性更高

缺点:

  • Redis 的容量受限于单机配置
  • 需要额外的资源来启动sentinel进程

Sentinel(哨兵)的选举过程?

答案:

  • 1、第一个发现该master挂了的哨兵,向每个哨兵发送命令,让对方选举自己成为领头哨兵
  • 2、其他哨兵如果没有选举过他人,就会将这一票投给第一个发现该master挂了的哨兵
  • 3、第一个发现该master挂了的哨兵如果发现由超过一半哨兵投给自己,并且其数量也超过了设定的quoram参数,那么该哨兵就成了领头哨兵
  • 4、如果多个哨兵同时参与这个选举,那么就会重复该过程,知道选出一个领头哨兵
  • 5、选出领头哨兵后,就开始了故障修复,会从选出一个从数据库作为新的master

Redis Cluster 模式的优缺点?

答案:
实现了Redis的分布式存储,即每台节点存储不同的内容,来解决在线扩容的问题。
优点:

  • 无中心架构,数据按照slot分布在多个节点
  •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,每个节点都保存各自的数据和整个集群的状态。每个节点都和其他所有节点连接,而且这些连接保持活跃,这样就保证了我们只需要连接集群中的任意一个节点,就可以获取到其他节点的数据。
  • 可线性扩展到1000多个节点,节点可动态添加或删除
  • 能够实现自动故障转移,节点之间通过gossip协议交换状态信息,用投票机制完成slave到master的角色转换

缺点:

  • 数据通过异步复制,不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
  • slave充当 “冷备”,不对外提供读、写服务,只作为故障转移使用。
  • 批量操作限制,目前只支持具有相同slot值的key执行批量操作,对mset、mget、sunion等操作支持不友好
  • key事务操作支持有限,只支持多key在同一节点的事务操作,多key分布在不同节点时无法使用事务功能
  • 不支持多数据库空间,一台redis可以支持16个db,集群模式下只能使用一个,即db 0。Redis Cluster模式不建议使用pipeline和multi-keys操作,减少max redirect产生的场景。

Redis 如何做扩容?

答案:
为了避免数据迁移失效,通常使用一致性哈希实现动态扩容缩容,有效减少需要迁移的Key数量。
但是Cluster 模式,采用固定Slot槽位方式(16384个),对每个key计算CRC16值,然后对16384取模,然后根据slot值找到目标机器,扩容时,我们只需要迁移一部分的slot到新节点即可。

Redis 的集群原理?

答案:
一个redis集群由多个节点node组成,而多个node之间通过cluster meet命令来进行连接,组成一个集群。
数据存储通过分片的形式,整个集群分成了16384个slot,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槽位。整个槽位的信息会同步到所有节点中。
key与slot的映射关系:

  • 健值对 key,进行 CRC16 计算,计算出一个 16 bit 的值
  • 将 16 bit 的值对 16384 取模,得到 0 ~ 16383 的数表示 key 对应的哈希槽

Redis 如何做到高可用?

答案:
哨兵机制。具有自动故障转移、集群监控、消息通知等功能。
哨兵可以同时监视所有的主、从服务器,当某个master下线时,自动提升对应的slave为master,然后由新master对外提供服务。

什么是 Redis 事务?

答案:
Redis事务是一组命令的集合,将多个命令打包,然后把这些命令按顺序添加到队列中,并且按顺序执行这些命令。
Redis事务中没有像Mysql关系型数据库事务隔离级别的概念,不能保证原子性操作,也没有像Mysql那样执行事务失败会进行回滚操作

Redis 事务执行流程?

答案:
通过MULTIEXECWATCH等命令来实现事务机制,事务执行过程将一系列多个命令按照顺序一次性执行,在执行期间,事务不会被中断,也不会去执行客户端的其他请求,直到所有命令执行完毕。
具体过程:

  •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请求,事务以MULTI开始
  • 如果正处于事务状态时,则会把后续命令放入队列同时返回给客户端QUEUED,反之则直接执行这 个命令
  • 当收到客户端的EXEC命令时,才会将队列里的命令取出、顺序执行,执行完将当前状态从事务状态改为非事务状态
  • 如果收到 DISCARD 命令,放弃执行队列中的命令,可以理解为Mysql的回滚操作,并且将当前的状态从事务状态改为非事务状态

WATCH 监视某个key,该命令只能在MULTI命令之前执行。如果监视的key被其他客户端修改,EXEC将会放弃执行队列中的所有命令。UNWATCH 取消监视之前通过WATCH 命令监视的key。通过执行EXEC 、DISCARD 两个命令之前监视的key也会被取消监视。

hashtag 解决什么问题?

答案:
单实例上的mset、lua脚本等处理多key时,是一个原子性(atomic)操作。集群每次通过对key进行hash计算到不同的分片,所以集群上同时执行多个key,不再是原子性操作,其原因是需要设置的多个key可能分配到不同的机器上。因此集群引入了hashtag来对多key同时操作,在设置了hashtag的情况下,集群会根据hashtag决定key分配的slot, 当两个key拥有相同的hashtag时, 它们会被分配到同一个slot。

用法: 使用{}大括号,指定key只计算大括号内字符串的哈希,从而将不同key的键插入到同一个哈希槽。

Redis 与 Guava 、Caffeine 有什么区别?

答案:
缓存分为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。
1、Caffeine、Guava,属于本地缓存
特点:

  • 直接访问内存,速度快,受内存限制,无法进行大数据存储。

  • 无网络通讯开销,性能更高。

  • 只支持本地应用进程访问,同步更新所有节点的本地缓存数据成本较高。

  • 应用进程重启,数据会丢失。 :::info 所以,本地缓存适合存储一些不易改变或者低频改变的高热点数据。 ::: 2、Redis 属于分布式缓存
    特点:

  • 集群模式,支持大数据量存储

  • 数据集中存储,保证数据的一致性

  • 数据跨网络传输,性能低于本地缓存。但同一个机房,两台服务器之间请求跑一个来回也就需要500微秒,比起其优势,这点损耗完全可以忽略,这也是分布式缓存受欢迎的原因。

  • 支持副本机制,有效的保证了高可用性。

缓存集中失效如何解决?

答案:
当业务系统查询数据时,首先会查询缓存,如果缓存中数据不存在,然后查询DB再将数据预热到Cache中,并返回。缓存的性能比 DB 高 50~100 倍以上。
很多业务场景,如:秒杀商品、微博热搜排行、或者一些活动数据,都是通过跑任务方式,将DB数据批量、集中预热到缓存中,缓存数据有着近乎相同的过期时间。
当过这批数据过期时,会一起过期,此时,对这批数据的所有请求,都会出现缓存失效,从而将压力转嫁到DB,DB的请求量激增,压力变大,响应开始变慢。
那么有没有解呢?
当然有了。
我们可以从缓存的过期时间入口,将原来的固定过期时间,调整为过期时间=基础时间+随机时间,让缓存慢慢过期,避免瞬间全部过期,对DB产生过大压力。

缓存穿透如何解决?

答案:
不是所有的请求都能查到数据,不论是从缓存中还是DB中。
假如黑客攻击了一个论坛,用了一堆肉鸡访问一个不存的帖子id。按照常规思路,每次都会先查缓存,缓存中没有,接着又查DB,同样也没有,此时不会预热到Cache中,导致每次查询,都会cache miss。
由于DB的吞吐性能较差,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,甚至影响正常用户的访问。
解决方案:

  • 方案一:查存DB 时,如果数据不存在,预热一个特殊空值到缓存中。这样,后续查询都会命中缓存,但要对特殊值,解析处理。
  • 方案二:构造一个布隆过滤器 BloomFilter ,初始化全量数据,当接到请求时,在BloomFilter 中判断这个key是否存在,如果不存在,直接返回即可,无需再查询缓存和 DB
  • 方案三:在数据库访问前进行校验,对不合法的请求直接 return

缓存雪崩如何解决?

答案:
缓存雪崩是指部分缓存节点不可用,进而导致整个缓存体系甚至服务系统不可用的情况。
分布式缓存设计一般选择一致性Hash,当有部分节点异常时,采用 rehash 策略,即把异常节点请求平均分散到其他缓存节点。但是,当较大的流量洪峰到来时,如果大流量 key 比较集中,正好在某 1~2 个缓存节点,很容易将这些缓存节点的内存、网卡过载,缓存节点异常 Crash,然后这些异常节点下线,这些大流量 key 请求又被 rehash 到其他缓存节点,进而导致其他缓存节点也被过载 Crash,缓存异常持续扩散,最终导致整个缓存体系异常,无法对外提供服务。

解决方案:

  • 方案一:增加实时监控,及时预警。通过机器替换、各种故障自动转移策略,快速恢复缓存对外的服务能力
  • 方案二:缓存增加多个副本,当缓存异常时,再读取其他缓存副本。为了保证副本的可用性,尽量将多个缓存副本部署在不同机架上,降低风险。
  • 方案三: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
  • 方案四:采用多级缓存,分层扛压
  • 方案五: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随机,防止同一时间大量数据集中过期。

缓存热点如何解决?

答案
方案一:

  • 首先能先找到这个热key来,比如通过Spark实时流分析,及时发现新的热点key。

  • 将集中化流量打散,避免一个缓存节点过载。由于只有一个key,我们可以在key的后面拼上有序编号,比如key#01、key#02。。。key#10多个副本,这些加工后的key位于多个缓存节点上。

  • 每次请求时,客户端随机访问一个即可 :::info 可以设计一个缓存服务治理管理后台,实时监控缓存的SLA,并打通分布式配置中心,对于一些 hot key可以快速、动态扩容。 ::: 方案二:

  • 可以将结果缓存到本地内存中

缓存 key 过大如何解决?

答案:
当访问缓存时,如果key对应的value过大,读写、加载很容易超时,容易引发网络拥堵。另外缓存的字段较多时,每个字段的变更都会引发缓存数据的变更,频繁的读写,导致慢查询。如果大key过期被缓存淘汰失效,预热数据要花费较多的时间,也会导致慢查询。
所以我们在设计缓存的时候,要注意缓存的粒度,既不能过大,如果过大很容易导致网络拥堵;也不能过小,如果太小,查询频率会很高,每次请求都要查询多次。
解决方案:

  • 方案一:设置一个阈值,当value的长度超过阈值时,对内容启动压缩,降低kv的大小
  • 方案二:评估大key所占的比例,由于很多框架采用池化技术,如:Memcache,可以预先分配大对象空间。真正业务请求时,直接拿来即用。
  • 方案三:颗粒划分,将大key拆分为多个小key,独立维护,成本会降低不少
  • 方案四:大key要设置合理的过期时间,尽量不淘汰那些大key

缓存更新策略?

答案:
1、Cache Aside

  • 写操作:通常会先更新数据库,然后再删除缓存,为了兜底还会设置缓存时间。
  • 读操作:读取数据如果没有命中缓存,则从数据库加载数据,并预热到缓存中,然后返回给用户。
  • Cache Aside 策略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。

2、Read/Write Through

  • Read Through:先查询缓存中数据是否存在,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。如果不存在,则由缓存组件负责从DB 加载数据,并将结果写入到缓存组件,最后缓存组件将数据返回给应用。
  • Write Through:如果缓存中数据已经存在,则更新缓存中的数据,并且由缓存组件同步更新到数据库中,然后缓存组件告知应用程序更新完成。如果缓存中数据不存在,直接更新数据库,然后返回;
  • 一般是由一个 Cache Provider 对外提供读写操作,应用程序不用感知操作的是缓存还是数据库。

3、Write Back

  • 延迟写入,更新数据的时候,只更新缓存,同时将缓存数据设置为脏的,然后立马返回。对于数据库的更新,通过批量异步的方式进行。
  • Cache Provider 每隔一段时间会批量写入数据库,大大提升写的效率。如:CPU 缓存、操作系统的page cache也是类似机制。
  • 适合写多的场景。

缓存不一致的解决方案?

答案:
1、针对Cache Aside 模式,采用延迟双删策略,即先删除缓存数据,再更新数据库,再删除缓存数据
2、针对Read/Write Through 模式,采用将更新步骤放到消息队列中,异步执行,或针对MySQL+ redis这种结构,采用开源框架canal等,伪装成Mysql从节点,将其更新数据异步让redis执行。

Redis 与 Memcache 区别

答案:
1、Redis 采用单线程模型,而 Memcache采用多线程异步IO的方式
2、Redis 支持数据持久化,Memcache 不支持
3、Redis 支持的数据格式比 Memcache 更多

Redis 缓存七大经典问题?

答案:
列举了亿级系统,高访问量情况下Redis缓存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?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。
1、缓存集中失效
2、缓存穿透
3、缓存雪崩
4、缓存热点
5、缓存大Key
6、缓存数据的一致性
7、数据并发竞争预热
详细解决方案,请查看 亿级系统的Redis缓存如何设计???

如何实现一个分布式锁?

答案:
1、数据库表,性能比较差
2、使用Lua脚本 (包含 SETNX + EXPIRE 两条指令)
3、SET的扩展命令(SET key value [EX][PX] [NX|XX])
4、Redlock 框架
5、Zookeeper Curator框架提供了现成的分布式锁